集合文學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集合
樓主: eodiays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鑽研歷史、成語接龍,大家來同樂吧∼∼∼

[複製鏈接]
31#
 樓主| 發表於 2006-8-5 17:03:01 | 顯示全部樓層
  1. 本來是一體的,都是信耶穌,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所以各自分家
  2. 造成東西方教會(羅馬公教、希臘正教)大分裂的原因

  3. 1、國都的遷移

  4. 主後330年君士坦丁把國都遷到東方的拜占庭,使教會的權力重心也遷移到
  5. 東方,且東西雙方分治日久,於是各自發展其特有的組織與宗教儀式,遂產生
  6. 隔離感,種下分裂的遠因。

  7. 2、第二次特如蘭會議激怒西方教會

  8. 主後692年的第二次特如蘭大會議所頒佈的一百零二條引起西方教會之反
  9. 對,由於這些教條實際上是忽視西方大議會和教皇的諭令,因此使得雙方衝突
  10. 更深。

  11. 3、反圖像之爭使得東西方教會更加分裂

  12. 在第七、八世紀間,教會中許多基督徒因無屬靈的知識,加上許多生活上的困
  13. 境,於是開始崇拜聖母、聖徒與殉道者的圖像,或天使、聖徒的遺物做為保護,
  14. 他們深信那些圖像與遺物可以行神蹟與治病,這時東方教會的幾位主教與猶太
  15. 基督徒群起反對,而教皇利奧三世也認為拜圖像是異端而加以禁止,不料由於
  16. 東羅馬的修道院有圖像供人崇拜而且香火很盛,人民也對圖像非常尊崇,結果
  17. 引起各修道院強烈的反對,787年第二次尼西亞會議,決議圖像可以禮敬,
  18. 但不可以崇拜。然而雙方最後終因意見不同而分歧益大。

  19. 4、東方君士坦丁堡主教長阜丟斯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20. 阜丟斯曾兩度當選君斯坦丁堡的主教長,主後858年,他藉著東方教會在反
  21. 圖像爭辯以後所得的力量,加強宣傳,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阜丟斯責怪羅馬
  22. 教會在教義與實踐上,都對純正,因此自稱東方為正統的基督教,西方教會為
  23. 異端,此時的教皇也怕他勢力繼續成長而與之敵對,乃要使用權威罷黜他的教
  24. 長之職,此事引起東羅馬帝國皇帝召開會議,認定西方教會為異端,並否認教
  25. 皇的權職,聲明西方教會無權干涉東方教會。

  26. 東西方教會的正式分裂

  27. 主後1043年東方教會由瑟如拉留(Cerularius)繼任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長,
  28. 主後1049年利奧九世在西方羅馬登位為教皇。利奧九世認為羅馬教皇的地
  29. 位高超,但東方的瑟如拉留也不忍讓,而想使自己成為東方教會的教皇,因此
  30. 主動找機會激怒教皇,而攻擊西方教會,教皇便派紅衣主教宏伯特和兩個欽使
  31. 去糾正,但是瑟如拉留並不屈服,最後羅馬欽使於主後1054年7月16日
  32. 代表教皇革除東方的瑟如拉留主教長的教籍。並把此諭令放在索非亞禮拜堂的
  33. 大聖壇上。於是瑟如拉留與其他東方主教長展開報復,宣佈不再支持教皇,自
  34. 此以後,東西方教會就永遠分裂了。
複製代碼



樓下的

請找出 攢三聚五 的出處、解釋
32#
 樓主| 發表於 2006-8-6 14:59:00 | 顯示全部樓層
  1. 封建制度
  2. 一般說到「封建」二字,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象徵古老社會的那一個形容詞--「封建社會」,彷彿只要貼上「封建」二字,就足以形容那古老又不堪的年代。不過憑心而論,有多少人是真的知道「封建」二字是什麼意思?
  3. 「封建」之說起自於上古時期的中國,是帝王給予王侯建立侯國權力的簡稱。(按:此處之「國」指的是「行政區」,有如現今的「自治區」,與今日「國家」的概念不同。)當功臣貴族得到「封土」、「建國」的權力時,便可以成為一國之君,享有此處軍事、財經、行政的完整操控權力。
  4. 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實來自於歷史的必然。傳說中,從黃帝開始,便施行封建制度,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小國。但近代史學家的研究指出,在周代之前,所謂的「封建」,其實只是帝王在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後,承認既有部落勢力的一種方式,並非用政權或武力建立一個新的侯國。直到周代初期,武王取代商王之後,為了有效監視當時仍有一定勢力的商族,才有了封「三監」的舉動。而後周公平定管、蔡之亂,摧毀了商族的殘餘勢力,才開始大封姬、姜等姓諸侯,在每個既有部落勢力之間,建立以周的宗室、姻親為主體的新國家,以收監控之效。當然,既然是建立新的行政區域,周王當然要給予受封者土地、糧食、奴隸、武器、軍隊等重要的軟硬體,因而這些新建之國除了可以建立武裝勢力作為王室的屏障外,更負有開發新土地的重責大任。
  5. 平王東遷之後,進入了東周時期,也就是所熟知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年武王、周公、成王所封的千百侯國,到這時已慢慢地兼併成為十數個大國,其力量之強盛,已遠非周王室所能匹敵。所謂的「封建」,已成為周王室這名義上的共主承認既成勢力的空頭支票,不再具有實質意義。而各國君主對於貴族功臣,雖然也有封為王侯者,但這實已只是「封君」,而非「封建」。所謂的「封君」,乃指畫出一塊行政區,將此處之租稅賜給貴族功臣,至於軍事、行政權,仍是國君的權力,封君不得專擅。當然,這只是理想中的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封君取得所封地的軍、財、政大權的所在多有,諸如春秋末年魯國的季氏、戰國末年齊國的孟嘗君,莫不如此。
  6. 與封君制度的同時,已有部份國家開始施行「郡縣」制度,如秦、楚諸國,但通常是用在新征服或新開發的土地,而非原本漢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這時之所以能夠施行以中央王室直接統治地方的「郡縣」制度,除了君主意識到封建或封君制度所可能帶來的政權危機外,貨幣制度的成熟,也是讓君主可直接統治遠方國土的重要關鍵之一。雖然「郡縣」制度很早就出現,但需要到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才正式地實行於整個中國,取代舊有的封建制度。
  7. 當然,這並不表示封建制度從此消失,從西漢乃至清初,封建制度都曾短暫地出現。但後來的封建制度,儼然成為戰亂的必然導火線,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甚至是清初的三藩之亂,無不是封建制度下的產物。
複製代碼



樓下的 
請找出 唐太宗攻滅東突厥的詳細情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友好連接-《集合出版社》

GMT+8, 2024-5-18 19:49 , Processed in 0.0582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