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文學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集合
查看: 39003|回復: 8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鑽研歷史、成語接龍,大家來同樂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5-7 18: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基本上沒有蝦米規定
不過要自己想一個成語讓下面的人接下去
(或者是歷史人物的某些事蹟)
我這樣會不會太無聊阿em044)

首先,古代君王「舜」,為什麼很孝順哩

孝感動天--虞舜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娶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斷逼害,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他還是容忍繼母和象的欺負 ,對他們仍然百般孝順。據說,有一天, 舜還是和平常一樣一個人到田里耕作. 突然, 來了大象和麻雀,大象幫忙耕田, 麻雀幫忙除草,大家都說是舜的孝心感動了上天, 所以派了大象和麻雀來幫忙舜.
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讚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



下一題:請樓下的大大找出「單衣順母」的由來(周朝閔子騫


- - - - - - - -
雖然弄這個好像很麻煩
請大家努力的用「旺盛的好奇心」去探索歷史世界吧!!!!

em024


*-*-*-*-*-*-*-*-*-

[ Last edited by eodiays on 2006-5-21 at 08:33 PM ]

集合文學論壇 - 論壇版權1、本主題所有言論和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論壇立場無關
2、本站所有主題由該帖子作者發表,該帖子作者與集合文學論壇享有帖子相關版權
3、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轉載或引用本文時必須同時徵得該帖子作者和集合文學論壇的同意
4、帖子作者須承擔一切因本文發表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5、本帖部分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將及時予與刪除並致以最深的歉意
7、集合文學論壇管理員和版主有權不事先通知發貼者而刪除本文

single_wing 該用戶已被刪除
86#
發表於 2006-10-1 05:32:38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85#
發表於 2006-9-15 17:00:31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we0000 該用戶已被刪除
84#
發表於 2006-9-15 01:42:40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83#
發表於 2006-8-9 20:07:59 | 只看該作者

  1.   唐高祖統一全國後,皇室內部卻發生了強烈的政爭,政爭的雙方對手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政爭的目的是皇位繼承權,政爭的最高潮是武德九年的一次政變-玄武門之變。

  2.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個兒子,高祖的元配竇皇后生四子: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齊王。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幹,不過,太原起事前,只有世民參與策劃,而起事之後,討平群雄的戰爭中,世民立功最大,但是世民不是嫡長子,按照傳統習慣,皇位應由嫡長子繼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後,便立建成為皇太子。
  3. 唐太宗像 

  4.   由於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成為唐軍的重要領導人,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竇建德之後,唐高祖特任命世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並兼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世民並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禮遇甚隆,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孔穎達、褚亮、姚思廉、李玄道、于志寧、蘇世長、薛收、陸德明、李守素、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等十八人並為文學館學士,輪流值宿,討論為史,世民每與學士們談至深夜,其後,世民令閭立本畫十八位學士的圖像,由褚亮為贊,號為十八學士,士大夫皆以為榮,為十八學士登瀛洲,這些人都是世民的謀民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討,在天策府中網羅了不少勇將猛士,如初唐名將李世勣、尉運敬德、秦叔寶、程如節、段知節等都在天策所內。

  5.   既然擁有眾多的謀士與勇將,秦王世民自然形成當時政治上一個強而有力的集團,直接威脅到太子建成。在專制政體之下,政治權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建成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確保未來皇位的繼承,必然起而與秦王世民抗衡,希望能消減世民的勢力。

  6.   太子建成並非無能之輩,只因位為儲君,不能多臨戰場,所以軍功反不及世民顯赫。武德五年,劉黑闥引突厥入寇,唐高祖令太子建成前往討伐,實是有意讓太子建成也建立軍功。齊王元吉才疏而多欲,和太子建成勾結,共同對付秦王世民,元吉曾對建成說:「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元吉欲殺世民,並非真正愛護建成,元吉曾對他的都屬薛寶說:「但除秦王,取東官如反掌耳」所以,元吉助建成是另有陰謀的。

  7.   太子建成採取了三個策略來強化自己並削弱世民的勢力,

  8.   第一個策略是曲意聯絡唐高祖的妃嬪,求她們為內助,高祖晚年多內寵,其中張婕妤和尹德妃最受為高祖寵愛,太子建成與之交結。當時各處尚在用兵,秦王世民經常將兵在外,妃嬪們很少見到世民,等到洛陽平定,高祖遣諸妃往洛陽查看隋的後宮,這些妃嬪們見到洛陽後官珍寶很多,都想索取一些據為己有,並且妃嬪們也為自己的兄弟謀求官職,但主管洛陽事務的秦王世民則表示,隋留下的珍寶已逐一登記,送入國庫,無法贈給私人,至於官職要依據功勞來賞給,沒有功是不能給與官職的。

  9.   於是,妃嬪們大為怨恨世民。這時,秦王世民任陜東道行臺,高祖允許世民在管轄區內可以決定一切事務,世民便將轄區內一塊田地賜給作戰有功的惟安王李神通,正巧張婕妤也為父親求取這塊田地,高祖下詔書把這塊田地賜給張婕妤之父,但李神通表示秦王世民賜給他田地在先,不肯交出來,張婕妤便歪曲事實,向高祖說:「皇上賜給我父親田地,秦王奪了過去,賜給別人。」

  10.   高祖大怒,召秦王世民入官,責備說:「我的詔令難道不如你說的話嗎?」過了幾天,高祖對裴寂說:「秦王久典兵,為儒生所誤,已經不是當年我的兒子了。」又有一次,秦玉府的學士社如晦騎馬經過尹德妃父親的家門口,手指,尹父看闖了禍,便要尹德妃在高祖面前先誣告秦王的左右毆打尹父,高祖大怒,責問秦王世民說:「你的左右竟敢凌辱我妃子的家,對百姓豈不更壞嗎?」秦王世民趕快自我解釋,高祖卻不予理會。在妃嬪們的挑撥離間下,高祖便逐漸與世民疏遠了。高祖曾召諸王宴會,秦王世民在宴會中,想到自己的母親(竇皇后)不及看到平定天下便去世了,不覺傷感而落淚,高祖看到世民的舉動而不高興,妃嬪們遂乘機中傷世民,為建成游說,妃嬪們說:「現在天下太平,陛下應該娛樂享受,但秦王卻悲傷落淚,他是在怨恨和妒忌我們。如果陛下不幸過世以後,秦王當權,我們這些人全會被他所殺,我們覺得還是太子慈愛,他必能照顧我們。」妃嬪們的哭哭啼啼打動了高祖,高祖原本並不太喜歡建成,經過妃嬪們的游說,逐漸改變了對建成的觀感,建成的太子地位便鞏固了。

  11. 太子建成的第二個策略是加強自己的軍力。建成在京師暗中召募壯丁二千人為東宮衛士,屯駐在東宮的長林門,號稱「長林兵」。此外,建成又與廣州(今甘肅慶陽)總管楊文幹勾結,命文幹募兵送來京師,準備發動政變。建成派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運送軍器給文幹,要文幹發兵趨京師,爾朱煥等害怕,乃自首告密,稱文幹欲反,與太子裡外呼應。高祖急召文幹,文幹見事機敗露,乃率兵反。高祖知楊文幹之反係太子建成所策劃,乃召建成,建成單身入官,向高祖叩頭請罪,高祖怒,囚禁建成。不久,楊文幹攻陷寧州(今甘肅寧縣),高祖秦王世民討伐文幹,文幹為其部下所殺,時在武德七年七月。亂事平後,高祖責備建成與世民兄弟不相容,但對兩人並沒有處分。只將太子身邊的謀臣王珪、章挺和天策而的兵曹參軍社淹貶到遠方去,然而建成和世民之間的衝突更加尖銳。

  12.   太子建成的第三個策略是收買秦王世民的部下。建成曾密函致世民的驍將尉運敬德,表示爭取之意,並贈金銀器物一車,敬德不為所動。建成又以金帛引誘世民的另一勇將段志玄,也未成功。收買既然不成,遂改以排擠的方法,建成向高祖進言,出世民的驍將程知節為康州刺史,並將世民的謀臣房玄齡、社如晦逐出秦王府,以剪除世民的勢力。

  13.   在三個策略之下,秦王世民的確受到很大的威脅。於是,世民乃有意經營洛陽為根據地,遂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一千餘人赴洛陽,暗中結納山東豪傑,齊王元吉告張亮圖謀不軌,高祖命拘捕張亮,追查真相,結果未曾查出有罪的證據,便釋放了張亮。

  14.   有一天夜晚,太子建成召秦王世民飲酒,在酒中下了毒,世民喝了酒立刻心痛,吐了幾升血,淮安王神通扶了世民回官,高祖聽到此事,便趕去探視世民,然後對建成說:「秦王素不能飲,以後不得再夜飲。」高祖又對世民說:「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遺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粱孝王故事。」高祖的這一指示無異將唐帝國分為東西兩部,世民據有東部,建成據有西部,對於世民來說,京師內太子建成的勢力龐大,難以對抗,向東尋求發展不失為一可行的途徑,於是,世民答應赴洛陽。當世民準備出發時,建成和元吉商量道:「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復制,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於是,密令數人向高祖報告說:「秦王左右開往洛陽,無不喜躍,觀其志趣,恐不復來。」又使高祖身邊的近臣向高祖進言,於是,高祖改變了主意,不讓世民赴洛陽。

  15.   建成、元吉和後官妃嬪日夜在高祖耳邊說世民的壞話,高祖漸漸有些相信,欲將世民治罪,陳叔達向高祖諫道:「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以治罪,而且秦王性情剛烈,如果加以挫抑,恐怕會不勝憂僨,如有不測,陛下後悔都來不及了。」高祖遂作罷。元吉密請殺世民,高祖說:「世民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元吉說:「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速殺,何患無辭。」高祖不肯答應。

  16. 武德九年六月,局勢對世民十分不利,秦的王府僚屬憂懼萬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都勸世民發動政變,誅殺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這時,突厥數萬騎入寇,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軍北征,高祖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等出征,元吉請調派秦王府的幾位勇將尉運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偕行。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說:「太子告訴齊王,現在你得到秦王的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我與秦王在昆明池餞別你,命壯士把秦王殺死,再向皇上稟告說秦王得急病死去,皇上大致不會不信。」世民以王晊之言告訴長孫無忌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均以事機急迫,應該先發制人。事實上,世民也明白自己的險境,除了發動政變,真是別無選擇了。

  17.   六月三日,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官,又說:「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建成)欲殺臣,似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遠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高祖十分驚愕,回答說:「明天當調查這事,你可早來朝參。」六月四日,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內,這時張捷妤已將世民告狀之事告訴建成,建成召元吉商量,元吉主張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觀動靜,建成則以為兵備已嚴,而玄武門的守將是他的舊部,進入玄武門應該相當安全,於是,建成與元吉進入玄
  18. 武門。玄武門是長安太極官城的北門,它是宮廷衛軍司令部的所在地,有堅強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控制了玄武門便可以控制整個皇宮,甚至控制京師,所以玄武門的地位十分重要。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原是建成的部屬,所以建成認為玄武門是他的勢力範圍,但不料常何原被世氏暗中收買,所以常何原允許世民等潛入埋伏,建成卻一點都不知道。當建成、元吉到達湖殿側時,發覺有變,他們的侍衛都在玄武門外,二人立刻策馬逃回,世民從後面趕來,元吉與世民都以弓箭互射,建成首先被世民射死,尉遲敬德率騎兵七十人趕來,左右夾攻元吉,元吉墜馬,這時世民所騎的馬跑入樹林中,世民被樹技鉤住也落下馬來,元吉趕來要殺世民,尉遲敬德快馬奔來阻止,並射殺了元吉。東宮和齊王府的精兵二千人由建成的僚屬馮立、薛萬徹率領,向玄武門進攻,玄武門守兵應戰,守玄武門的雲糜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都戰死,但東官和齊王府的軍隊終攻不進玄武門,尉遲敬德出示建成、元吉的頭顱,東官和齊王府的兵才潰散,於是勝利歸於世民及。這次政變被稱為「玄武門之變」。

  19.   建成、元吉被殺後,世民派尉運敬德到高祖身邊「宿衛」,這時高祖正在官內湖中泛舟,見尉運敬德全面武裝前來,大驚,敬德向高祖報告說:「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高祖問左右近臣應如何處置,蕭瑀、陳叔達認為只要將國家政務交給世民便可無事,高祖說:「此吾音之夙心也。」於是下令內外諸軍都受秦王指揮,又派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官去曉諭將士,東官將士遂散去。接著世民入見高祖,號慟久之。高租下詔國家為事,皆由奏王處理。三天後,高祖立世民為皇太子,軍國庶事一切委太子處決。八月,高祖傳位於太子世民,自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20.   玄武門之變勝利屆於力量較弱的李世民,其關鍵在於世民控制了玄武門,建成和元吉的軍隊攻不進玄武門,世民控制了玄武門進而控制了皇宮,亦即掌握了中央政府。唐在玄宗以前共發生了四次中央政治革命(或政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是第一次,第二次則發生在神龍元年(西元七○五年)張柬之迫武后退位,第三次在景龍元年(西元七○七年)太子重俊的政變,第四次在景龍四年(西元七一○年)李隆基的政變,名次政治革命成敗的關鍵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門,凡控制玄武門的一方即屬勝利者。

  21.   玄武門之變對唐代政治發生了一項極為不良的影響,即唐代太子地位不安定,宮廷之內,關於皇位的繼承,常有明爭暗鬥,而受封為太子者未必能安穩地繼承皇位。唐代太子地位的不穩定造成皇位繼承權的激烈爭奪戰,影響到朝臣的結黨和宦官的分派。所以,玄武門之變雖然很快結束,但遺患唐室子孫卻十分深遠。

複製代碼

資料來源: 點我進入

 
 本來是考慮要貼文言文版的em004em003
 
 樓下的,請找出何謂【文化】
 

[ 本帖最後由 璘筠 於 2006-9-1 17:10 編輯 ]
自由主義 該用戶已被刪除
82#
發表於 2006-8-7 17:59:43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81#
 樓主| 發表於 2006-8-6 14:59:00 | 只看該作者
  1. 封建制度
  2. 一般說到「封建」二字,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象徵古老社會的那一個形容詞--「封建社會」,彷彿只要貼上「封建」二字,就足以形容那古老又不堪的年代。不過憑心而論,有多少人是真的知道「封建」二字是什麼意思?
  3. 「封建」之說起自於上古時期的中國,是帝王給予王侯建立侯國權力的簡稱。(按:此處之「國」指的是「行政區」,有如現今的「自治區」,與今日「國家」的概念不同。)當功臣貴族得到「封土」、「建國」的權力時,便可以成為一國之君,享有此處軍事、財經、行政的完整操控權力。
  4. 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實來自於歷史的必然。傳說中,從黃帝開始,便施行封建制度,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小國。但近代史學家的研究指出,在周代之前,所謂的「封建」,其實只是帝王在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後,承認既有部落勢力的一種方式,並非用政權或武力建立一個新的侯國。直到周代初期,武王取代商王之後,為了有效監視當時仍有一定勢力的商族,才有了封「三監」的舉動。而後周公平定管、蔡之亂,摧毀了商族的殘餘勢力,才開始大封姬、姜等姓諸侯,在每個既有部落勢力之間,建立以周的宗室、姻親為主體的新國家,以收監控之效。當然,既然是建立新的行政區域,周王當然要給予受封者土地、糧食、奴隸、武器、軍隊等重要的軟硬體,因而這些新建之國除了可以建立武裝勢力作為王室的屏障外,更負有開發新土地的重責大任。
  5. 平王東遷之後,進入了東周時期,也就是所熟知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年武王、周公、成王所封的千百侯國,到這時已慢慢地兼併成為十數個大國,其力量之強盛,已遠非周王室所能匹敵。所謂的「封建」,已成為周王室這名義上的共主承認既成勢力的空頭支票,不再具有實質意義。而各國君主對於貴族功臣,雖然也有封為王侯者,但這實已只是「封君」,而非「封建」。所謂的「封君」,乃指畫出一塊行政區,將此處之租稅賜給貴族功臣,至於軍事、行政權,仍是國君的權力,封君不得專擅。當然,這只是理想中的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封君取得所封地的軍、財、政大權的所在多有,諸如春秋末年魯國的季氏、戰國末年齊國的孟嘗君,莫不如此。
  6. 與封君制度的同時,已有部份國家開始施行「郡縣」制度,如秦、楚諸國,但通常是用在新征服或新開發的土地,而非原本漢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區。這時之所以能夠施行以中央王室直接統治地方的「郡縣」制度,除了君主意識到封建或封君制度所可能帶來的政權危機外,貨幣制度的成熟,也是讓君主可直接統治遠方國土的重要關鍵之一。雖然「郡縣」制度很早就出現,但需要到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才正式地實行於整個中國,取代舊有的封建制度。
  7. 當然,這並不表示封建制度從此消失,從西漢乃至清初,封建制度都曾短暫地出現。但後來的封建制度,儼然成為戰亂的必然導火線,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甚至是清初的三藩之亂,無不是封建制度下的產物。
複製代碼



樓下的 
請找出 唐太宗攻滅東突厥的詳細情形
80#
發表於 2006-8-6 13:56:46 | 只看該作者

  1.  【攢三聚五】
  2.  
  3.  音 ㄘㄨㄢˊ ㄙㄢ ㄐㄩˋ ㄨˇ

  4.  意 三個一群、五個一堆
  5.  
  6.  出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因見暖閣之中有一玉石條盆,裡面攢三聚五栽著一盆單瓣水仙。
  7.    品花寶鑑˙第三回:不一會,就攢三聚五的上去請安。
  8.  
  9.  
複製代碼

 
 樓下的,
 請找出何謂『封建制度』ˇ


 
79#
 樓主| 發表於 2006-8-5 17:03:01 | 只看該作者
  1. 本來是一體的,都是信耶穌,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所以各自分家
  2. 造成東西方教會(羅馬公教、希臘正教)大分裂的原因

  3. 1、國都的遷移

  4. 主後330年君士坦丁把國都遷到東方的拜占庭,使教會的權力重心也遷移到
  5. 東方,且東西雙方分治日久,於是各自發展其特有的組織與宗教儀式,遂產生
  6. 隔離感,種下分裂的遠因。

  7. 2、第二次特如蘭會議激怒西方教會

  8. 主後692年的第二次特如蘭大會議所頒佈的一百零二條引起西方教會之反
  9. 對,由於這些教條實際上是忽視西方大議會和教皇的諭令,因此使得雙方衝突
  10. 更深。

  11. 3、反圖像之爭使得東西方教會更加分裂

  12. 在第七、八世紀間,教會中許多基督徒因無屬靈的知識,加上許多生活上的困
  13. 境,於是開始崇拜聖母、聖徒與殉道者的圖像,或天使、聖徒的遺物做為保護,
  14. 他們深信那些圖像與遺物可以行神蹟與治病,這時東方教會的幾位主教與猶太
  15. 基督徒群起反對,而教皇利奧三世也認為拜圖像是異端而加以禁止,不料由於
  16. 東羅馬的修道院有圖像供人崇拜而且香火很盛,人民也對圖像非常尊崇,結果
  17. 引起各修道院強烈的反對,787年第二次尼西亞會議,決議圖像可以禮敬,
  18. 但不可以崇拜。然而雙方最後終因意見不同而分歧益大。

  19. 4、東方君士坦丁堡主教長阜丟斯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20. 阜丟斯曾兩度當選君斯坦丁堡的主教長,主後858年,他藉著東方教會在反
  21. 圖像爭辯以後所得的力量,加強宣傳,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阜丟斯責怪羅馬
  22. 教會在教義與實踐上,都對純正,因此自稱東方為正統的基督教,西方教會為
  23. 異端,此時的教皇也怕他勢力繼續成長而與之敵對,乃要使用權威罷黜他的教
  24. 長之職,此事引起東羅馬帝國皇帝召開會議,認定西方教會為異端,並否認教
  25. 皇的權職,聲明西方教會無權干涉東方教會。

  26. 東西方教會的正式分裂

  27. 主後1043年東方教會由瑟如拉留(Cerularius)繼任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長,
  28. 主後1049年利奧九世在西方羅馬登位為教皇。利奧九世認為羅馬教皇的地
  29. 位高超,但東方的瑟如拉留也不忍讓,而想使自己成為東方教會的教皇,因此
  30. 主動找機會激怒教皇,而攻擊西方教會,教皇便派紅衣主教宏伯特和兩個欽使
  31. 去糾正,但是瑟如拉留並不屈服,最後羅馬欽使於主後1054年7月16日
  32. 代表教皇革除東方的瑟如拉留主教長的教籍。並把此諭令放在索非亞禮拜堂的
  33. 大聖壇上。於是瑟如拉留與其他東方主教長展開報復,宣佈不再支持教皇,自
  34. 此以後,東西方教會就永遠分裂了。
複製代碼



樓下的

請找出 攢三聚五 的出處、解釋
78#
發表於 2006-8-5 16:18:44 | 只看該作者

  1.  【銅駝荊棘】
  2.  
  3.  音 ㄊㄨㄥˊ ㄊㄨㄛˊ ㄐㄧㄥ ㄐㄧˊ
  4.  
  5.  同 豆剖瓜分
  6.    殘山剩水
  7.    荊棘銅駝
  8.  
  9.  義 用來形容國土淪喪後的殘破景象
  10.  
  11.  出 晉時索靖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的銅駝嘆曰:「就要看見你埋在荊棘裡。」典出晉書˙卷六十˙索靖傳
  12.  
  13.    清史稿˙卷五○○˙遺逸傳˙莊元辰傳:「陛下試念兩都黍離麥秀之悲,則居處必不安;
  14.    試念孝陵、長陵銅駝荊棘之慘,則對越必不安。」
  15.  
複製代碼


 樓下的,請找出”羅馬公教”和”希臘正教”的分裂緣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友好連接-《集合出版社》

GMT+8, 2024-5-18 17:45 , Processed in 0.07337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